遠距離wifi模塊天線的原理解析,在wifi模塊中,用來輻射和接收無線電波的裝置稱為天線。天線為發射機或接收機與傳播無線電波的媒質之間提供所需要的耦合。天線和發射機、接收機一樣,也是無線電設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天線是一個無源體,即不需要提供電力或其它能源,它亦非功率放大器,不會把輸入的無線信號放大,相反由于饋線及接頭帶來的信號衰減,發放的無線能量會比輸入到天線接點的能量為少,其實天線只是擔當一個方向性放大器的角色,使收發能量集中于空間的某個特定區域,改變能量的發放區域到需要的地方是天線的目的,若把能量發放到一些沒有無線設備的地方,或者把能量過度發放到某一個區域都是浪費,根據能量不變定律,把發放到一個方向能量加強即把其它區域的能量減少。
遠距離wifi模塊天線主要的功能就是天線的增益,增益是一個通用的天線特性表示方法,它是指相對于以下兩種理想標準收發模式在某一個區域的強度增益,理想標準收發模式一是以輻射體的能量從一個天線發出,它是一個等方性輻射體,在空間中的任何方向放射出,所有方向都是 0dB,根據此標準作為參考計算出來的增益單位為 dBi,另一種理想標準收發模是基于一個自由空間半波長雙極子放射出來的能量作為參考,計算出來的益單位為 dBd,很明顯后者的輻射體相對于前者的輻射體已存在增益,計算所得為 2.16,即 1 dBd = 2.16 dBi 。
增益只能作為選擇天線一個參考,它只能顯示能量強方向的增益,并沒有提供任何能量的分布情況,輻射方向圖便能準確顯示能量在自由空間的分布情況,常用的為水平輻射分布圖 ( horizontal / azimuth sweep plane ) 及垂直輻射分布圖 ( vertical / elevaTIon sweep plane ) 兩種,右圖為某公司出產 8dB 全向增益天線 OP2408 的水平及垂直輻射方向圖,紅色線 ( H plane ) 為水平分布,幻想你從天線的頂點望到信號覆蓋情況,你會發現 8dB 全向增益天線的能量在以天線為中心的360 度四周發放;藍色線 ( E plane ) 為垂直分布,幻想你從天線的旁邊望到信號覆蓋情況,能量只在同水平發放出去,而信號并不會輻射到天空或地面。
半功率波瓣寬度
由于不是所有用戶都能看得懂輻射方向圖,于是習慣上采用另一種簡化有效的參數去描述能量的分布情況,此乃“ 半功率波瓣寬度” ( 3dB Beamwidth or half power Beamwidth ),簡稱“波瓣寬度”,計算方法為高功率一半的兩個發射方向之間的寬度,這我們通常稱這個輻射為 " 主波瓣 " ,波瓣寬度可細分為水平及垂直兩種,右圖為根據上圖計算出來的垂直波瓣寬度,其顯示角度為 16 度。
遠距離wifi模塊天線可根據使用情況分為三大類,主波瓣水平發放的全向天線、主波瓣向下的全向天線及定向天線,所謂全向天線是指輻射在水平 360度以同樣的形狀發放,我們必須根據環境需要選用合適的天線,藉以令多的無線設備在需要的信號強度下進行無線數據傳送。在一個大型的無線網絡中,選用合適的天線及安裝方法,不單能改善整體覆蓋表現,更可減少 AP 數量以減低成本。
主波瓣水平發放的全向天線
可以連接到無線設備或AP,如果AP 和此類全向天線安裝在很高的地方如戶外30米高燈柱,由于天線的輻射形狀類似一個水泡,信號多數在水平方向放射出去,放射距離得以增加,但在天線的下方卻會造成盲點,因此,收發雙方的天線需要在同水平。在倉庫內,如果樓底高度在十米之內,也可采用此類全向天線,雖然部份向上的能量會浪費,但主要能量都是水平放射,所以覆蓋范圍會比其它天線大,在天線的下方,雖然可在不在波瓣寬度之內,但由于離開天線不遠,能量比較少的副波瓣都己經能提供不錯的信號覆蓋。
主波瓣向下的全向天線
放射形狀近似于一個半球,信號同時向外和向下發射,只有微量的能量向上發放,使無線信號在覆蓋區域內均勻地放射和傳輸,適合安裝在一些 20 米以上較高的地方,如覆蓋需要顧及同水平及地面的無線設備,此類天線是非常理想。這類天線比主波瓣水平發放的全向天線的水平覆蓋面積為細,但后者只能顧及同水平無線設備。在一些在十米樓底內的倉庫,不建議采用此類天線,因有過量的能量在天線下方附近發放,造成浪費,我們應改用主波瓣水平發放的全向天線,盡量把能量在水平方向放射,以增加覆蓋面積。
定向天線
輻射能量只在天線的某個指定方向發放,有不同增益、水平波瓣寬度及垂直波瓣寬度供選擇,適用于遠距離wifi模塊設備都在 AP 的某一個方向的環境,亦多使用于點對點、一點對多點的無線系統。